close

以前在博士班念書的時候,感覺到國際學生都有一種相通的毛病(包括我在內):不敢發言。其實我還算好,有的國際學生一上課時嘴巴就像被黏住了一樣,一整節課都沒有打開過。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有幾個。一是亞洲學生從小就習慣於填鴨式的教育,老師說什麼就念什麼,反駁老師的論點並不是件被鼓勵的事;二是語言問題;三是身處於陌身的文化與環境之中,少說大概就會少錯。也因此,國際學生上課時,除了分組討論之外,其它時間似乎總是被遺忘的一群。



等到自己有機會站在另一邊之後,我才深刻的感受到,不發言的學生對課堂的影響是很大的。有時候老師舉出一些討論的主題,班上總是那幾個有過上班經驗或是外向活潑的學生很活躍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少數幾個沉默的學生,老師實在搞不清楚他倒底知不知道大家現在在做什麼。以前我的指導教授向我問起一位修他課的國際學生:"I don't know if he/she gets it or not, he/she always remains silence in the class."我只好替他回答:"He/She is probably just shy."其實只要你發言,老師都會很高興,也會很樂見你願意參與討論的。再強調一點,不管你講什麼,都絕對會比什麼都沒講要好的多。不要怕出錯,沒有出錯是表示你沒做事;有錯表示你有做嘗試。



而且在教育的領域裡,有很多課的課程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不是lecture-based,因此課程品質就要看學生是否用心做作業或參與討論而定。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回饋會越多,也會成長的越快。



其實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真的很簡單。只要每堂課必到,上課不遲到,作業不遲交,分組作業積極和組員合作,這幾個基本要項先做到,老師就會視你為一個認真的學生的。以前上過一門課,那位教授第一門上課,就先花一個小時來講解遲到或沒來的policy是什麼。當時覺得”有這麼嚴重嗎”?遲到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後來才發現,只要有一個學生遲到,老師所設計的活動就可能不能進行了。而且如果沒到,趕不上進度,那是更可怕的事,因為老師要花額外的時間為這位學生補上進度。所以學生的本分一定要守,這是最基本的。其它就要看每個人在作業上所花的時間,還有個人天資聰穎的程度來決定了。總之,老師會欣賞勤能補拙的學生的。



最後做個小小的總結,千萬不要錯過能夠主動發言的機會,即使說的不好也要去練習去嘗試,不要讓自己成為沉默而且被忽略的一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ng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