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Feb

2.4


雖然已經是農曆的除夕,但是卻沒有任何過年的氣氛,所以對今年的年節,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然而,今天還是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就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半夜三點多起床,四點半從家裡開車出發,到Georgia州東南方一個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小海港--Savannah一趟,為的是參加一所學校的campus tour。這算是我第一次在美國開長途,心裡當然有點緊張。出發前我先使用地圖軟體(Microsoft的Streets&Trips)查詢往返的路程,來回共870公里,共需時9個小時,夠遠了吧!說到這,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mapquest給的路線總是很怪異呢?







Savannah是個很特別的地方,我有朋友結婚的時候,還來這裡度蜜月。即使你沒去過Savannah,但只要看過阿甘正傳(Forrest Gump)這部電影,就一定看過Savannah。一開始阿甘坐著等公車的地方,就是Savannah市著名的”擋在馬路中間的公園”。



Savannah的觀光客非常的多,都集中在River Street這一側。這個城市是個只能來觀光,不太能居住的地方,除非你住在downtown有警衛的公寓裡。只要過了某一條街,氣氛完全就不一樣了,變成一般人不太敢一個人行走的地方,在路邊還會看到”本周謀殺案人數”的牌子;晚上睡覺常可以聽到槍聲警車聲。



不過只要注意安全,這裡是個很美的城市,每年的St. Patrick Day遊行,Savannah有全美第三大的遊行隊伍。我第一次來,就被這個城鎮的建築風格給吸引住。上圖就是觀光客最多的River street,顧名思義,是一條靠河的街道。在路中央還可以看到古早鐵路的軌道。







River Street可說是Savannah最有看頭的觀光區,沿路有很多海鮮餐廳,以及美麗的河岸景色。圖中的船是Queen of Georgia,晚上搭乘可以欣賞夜景。



今天來主要是參觀SCAD的Campus Tour,早上的那一場由一位該校Art History的學生引導,帶著大家前往各個系所參觀設備以及學生作品,並跟我們解說修課方式,以及生活上種種的資訊。這所學校擁有全美國設計類學校中藏書最多的圖書館,而館內的各種設施都是經過設計的,最驚人的是三樓的實驗室,光是工作站就有一百多台。據我所知,有不少台灣學生在這裡念設計。


2.10


在LPSL參與的TOTAL計畫己經告一段落,目前我被指派到另一個計畫MCG Community,也就是Georgia醫學院的video on demand計畫。



2.14


最近統計的作業越來越難了。很多人都說,美國人的數學很糟很差,因此統計的分數普遍都不高。一個統計系的學妹告訴我,本校統計系幾乎一半是中國人或台灣人,另外就是印度人,美國學生反而很少。那位學妹還說,自己在台灣數學就不是很好,沒想到來到美國念統計反而被當成寶,因為大家都覺得她是數學天才。



雖然美國人數學不好,不過我覺得美國老師教授統計時,非常注重概念,所以我所遇到的兩個統計老師,都會花費許多時間講解各種概念,講到簡直連小學生都可以聽得懂。不過我常常都覺得,老師講的時候都懂,怎麼做作業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應用了哩?



2.15


今天我的指導教授不在,因此找一位Dr. Hart暫代。Dr. Hart在上課前先說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柯林頓和希拉蕊開車回到阿肯色,在路邊看到一部汽油用完的車,於是他們決定下車去看看能不能抽點汽油給他。沒想到車主居然和希拉蕊認識,兩個人很高興地聊起天來,柯林頓插不上嘴,加完汽油後只好回到車裡等。過了很久很久,希拉蕊才回到車裡,柯林頓有點不高興的問此人是誰?



希拉蕊說”他是法蘭克,以前在高中時是我的男朋友,而且還跟我一起參加畢業舞會。”



柯林頓說:”還好妳嫁的是我-美國總統。”



希拉蕊回過頭看著他說:”如果我嫁的是法蘭克,他現在就會是美國總統。”



許多人笑得合不攏嘴,反而是我比較含蓄,可能是剛來不久吧,只要是跟政治宗教有關的話題,我都盡量不表示任何意見,即使只是個笑話。



Dr. Hart在介紹軟體時,由於他平日使用Mac系統,對PC不熟,因此他在使用一個ZIP壓縮檔時,不知道如何使用winzip解壓縮,於是我上前幫他解圍。



我記得在剛進入研究所的時,第一次與所謂的”博士””教授”開始有深入的接觸,當時覺得,"博士"耶!好厲害!看他們的眼神都不太一樣,又敬又畏的,認為他們應該什麼都懂。後來發現其實很多教授對很多事都沒有學生懂,心裡就有點覺得”怎麼博士會連這個都不知道?”



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以及閱歷的增長,才覺得我這樣想是很不對的。因為大部份博士的專長是在於自己的研究,不可能有人什麼都懂。我要是成了博士之後,人家對我有這種錯誤的印像,我看我也會乾脆就假裝自己什麼都懂算了。所以請別認為博士就什麼都懂,我倒認為博士應該說是專士比較符合吧!



這個世界上又有誰什麼都知道呢?不會,問就會了嘛!假裝自己什麼都懂別人的敬意也不會比較多,因為有一天總是會踢到鐵板的。我的指導教授常問我一些軟體操作的事,而我,卻拿更多大大小小學術課業的問題去煩他呢!而最讓人害怕的,反而是明明不會又不說,而誤導學生的老師...


2.17


上完了統計,接著就是Dr. S的Doctor Seminar。今天上課時,Dr. S問韓國同學在結婚後是否有把姓改成夫姓,同學說”當然不會”。



已經離婚的Dr. S很羡慕的說”It's very smart.”,因為在發表paper時,都是以姓(last time)來排序的,如果改了姓,簡直就等於換了一個人。也因此,離婚後的Dr. S有同樣的困擾,她二十年來都是以Schrum來發表文章,如果她改了姓,豈不是等於再也沒有她這個作者了?



事實證明reputation還是比較重要,七年後的今天,她還是Dr. S...


上Doctor Seminar時,我們談到倒底教育的目標是什麼。是教學生knowing how還是knowing why?



我覺得電影Legend of the Fall裡的父親說的很好,他說:”教育就是要豐富一個人的生命。”



談到這裡,我問老師:倒底教學科技的目標又是什麼?



她說:”教學科技的目標是什麼,本系有13個老師,可能會有13個完全不同的答案。但一般的目標則是enhanc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with technology。



我說:”我同意這個一般的答案。但當我使用這樣的答案回答別人時,常常會引出更多問題,例如:你的電腦能力一定很厲害!或是你一定薪水很高,因為你們學的是”technology ”等等之類的問題。但是所謂technology的層次有很多,以前在視聽教育時期,教科的老師可以完全應用當時的視聽技術來增進學習成效;但是現在電腦技術如此發達,又有那個教科的老師可以像以往一樣完全運用或熟悉電腦科技?而且更別提有一大堆所謂教學科技的教授,根本連網頁怎麼弄都不知道。"



我一直以來都這麼認為:如果不熟悉某種科技,又怎麼知道這個科技的特點和缺點?又怎麼知道該如何將科技運用在提昇學習成效上?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它指出會來念教學科技的人,有一種是不知道博士該念什麼的人;而有一種則是電腦玩家(不是computer science的程式專家),會做做網頁,弄個簡單的多媒體,就覺得應該來念教學科技,因為可以繼續”玩”這些科技。



老實說,我就是後面這種人,直到念了兩年以後,才瞭解博士班不是在追求對於科技的操控能力,而是要徹底瞭解研究方法,其次才能談科技的應用。所以在此提醒想要藉念教科來繼續玩科技的朋友,教學科技的領域太廣了,不是只有多媒體,而且有一半以上的課都是在修心理學以及質化量化的研究方法。碩士班可以玩科技,博士班就是要弄研究了,這兩個層次是完全不同的。



2.20


我一位黑人好友是系上Studio這門課的助教,Studio是UGA是教科系研究所一系列的多媒體製作課程,學生必須學習使用各種多媒體製作軟體,並最後獨立製作一個專案。因此學生必須學習各項軟體,包括Photoshop, Authorware/Director, Premiere, Flash等等。她請我擔任Flash的助教,所以我花了兩天的時間,向這些學生介紹Flash動畫製作的技巧。所以,又賺到了一頓晚餐啦(又是Joan請客...)!


2.23


今天中午Dr. R有一場遠距教學的seminar,主題是有關醫療教學的動機設計,我的工作有部分是支援他的研究,所以他要我找一些跟醫療相關的模擬或遊戲網站,並請我向大家介紹。而對像是醫學院的老師,我們彼之間是透過網路來傳輸與語音及視訊的訊號,由於頻寬問題,畫面有點延遲,不過聲音倒是很清楚。



我一個早上都很緊張,因為我對醫學的名詞根本就不清楚,只好花了很多時間準備;輪到我解說時,我先介紹painless這個網站。這是一個模擬醫護人員工作的遊戲,直到今天我還是覺得它做的實在太棒了!念教科的人一定要玩玩看這個模擬遊戲。



系統會先提供病人的病史資料,以及醫生的指示,使用者再根據醫生的指示來照顧病人。等我介紹到最後,我冒了一句:”Users can continue this process,until the patient has been cured(被治好)."



沒想到話一出口,全場的人全部狂笑,原來我講成”until the patient has been killed(被弄死)."難怪那些醫學院的老師要大笑了。我那天真是好想鑽地洞啊....


2.25


中午我和德國好友Heike(計畫的另一位研究助理)約好要談論設計計畫首頁的事,不過只講了幾分鐘,就開始聊起天來。Heike是從西德到美國念教學科技的碩士班,但我覺得她英文很流利,她來到美國的時間跟我一樣耶!



我對她說,我覺得她的英文很流利,而她卻說”你也是呀!”



但我知道她根本是客氣,她的英文好到除了有口音外,根本感覺不出來她是外國人。她說西德的教育制度與美國差異很大,不過她們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學英文了。這讓我好過一點,我可是從國中才開始學耶!(這叫自我安慰吧!)



所以大家都說我們的計畫是international的,因為三個研究助理,一個來自西德,一個來自台灣,一個來自美國。但這也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於國外學生,所給予的機會都是一樣的,只要能力夠,任何人都有發揮的舞台。這就是美國為什麼能強盛這麼久的原因吧!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ng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