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sh人像是卡在時光隧道裡的一群人。



很難想像,21世紀裡還有一群人,過著如同十七世紀般的生活。他們不用電力,不使用電話,不開車子,過著幾乎是與世隔絕般的生活。然而即使是如此簡樸的生活,他們依舊可以這樣複製自己的後代,並沒有消失。目前美國最大的Amish部落在賓州的Lancaster

County,約有一萬八千人。Amish人重視謙遜,家庭,部落觀,聖經的教導,以及恪守自成一族的觀念。











Amish人依賴馬匹做為交通的運輸工作。



在這裡簡單的敘述一下Amish人的歷史。歐州的宗教改革運動發生時(1517年,德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倡宗教改革,基督教因而分為新舊兩派),產生了再洗禮教派(Anabaptists:再洗禮派反對嬰兒受洗,他們認為嬰兒時期所受的洗禮意義不大,而是要等到長大成人,受過教育懂得分辨是非,具有判斷力的時候才能選擇受洗)。因為教義的岐異,再洗禮派被當時的天主教和新教徒視為異端並受到迫害,很多人逃到瑞士的山區以及德國南部。他們便是Amish人的根源,他們在這些地方開始了Amish務農為生,以及在家裡而非在教會舉行禮拜的傳統。



1536年,一位天主教的神父Menno Simons加入了再洗禮教派,他所帶領的一支被稱為孟諾派教徒(Mennonite)。而在1693年,一位瑞士人Jacob

Ammann又從孟諾派分出,他所帶領的教徒就是Amish人。雖然兩派分分合合多次,他們的穿著,使用的語言,做禮拜的模式,以及對聖經的解讀或許有所不同,但Amish和Mennonite都一直有相同的信仰,也都恪守聖經的基本教義。



我們來看看Ammann的主張吧。1690年代,他對龐大的天主教會提出質疑,認為教會與政治之間應該劃分清楚界限。而且教會根本是用階級組織把個人與上帝分開,這使得人缺乏直接面對上帝的經驗與機會,也使得宗教失去了意義。當然,這樣的主張是大大的得罪當時的宗教與政治的當權者,他們就宣布Amish人不得擁有土地或住在團結的社區,直到一位也是賓州開拓者之一的教友威廉‧潘恩允諾將美國賓州的土地送給他們,於是他們於1720年代遠渡重洋來到美國追求宗教自由。











Amish人的部落就像這樣,一望無限的農莊和草原。農莊的農事活動都是使用動物的力量來完成的。他們並不使用機械式的農耕用具。



除了賓州之外,美國俄亥俄州、印第安那州及加拿大境內都有Amish的部落。在密蘇里州也有幾個Amish的村落,昨天我們就參觀了其中一個比較小的村落。



其實呢,我們拜訪Amish村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參加他們的農作物競標活動。由於Amish人不能照相,所以我們的鏡頭只能對著農作物和景色,不能照到人。這是因為出埃及記第20章第4節的經文:「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由此可以想像他們對於聖經教義的遵守程度了吧!)











每星期二和五,當地的Amish人會將自家種的農作物帶到這個競標場內。很多外地人聞名而來,因為這裡的農作物新鮮好吃,而且非常便宜。



當主持人走到某一堆作物之前,他會自行喊價,例如一箱蕃茄3元起跳,然後他會問有3元10分有沒有人要?要標的人就舉一下牌子,直到沒有人再做競標為止。



我們在一旁看了許久,一直沒有下去競標。當然不是錢不夠,而是東西太多了!例如玉米一次至少要買一打,小黃瓜一次要買一箱,正常的家庭那有辦法能夠在這些作物還沒壞之前吃完啊?



於是我們很有耐心的等。有時候我們單獨向標到的人買兩小盒番茄,有時候我們和別人合起來買,例如一次必須買五顆高麗菜,別人選三顆,我們則選兩顆。











在競標場待了三個小時,我們的成果非常豐碩。玉米一打,小蕃茄兩盒,藍梅兩盒,櫻桃一盒,哈密瓜一顆,高麗菜兩顆。這些東西如果到菜市場買,起碼要三十元美金以上!我們則總共只花了十元。








主人在競標的時候,他們帶來的馬匹則是乖乖的站在一旁等候。











競標場的外面可以看到數十台馬車。這些都是來參加競標的當地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



買到了農作物,接下來我們便慢慢的將車子開入村落,參觀當地人的店面。











當地人的店面很難找得到,在遙遠的路的盡頭,可以看到手寫的店面招牌,像是蕃茄,竹籃等等。



一路上我們看到了幾個Amish的男男女女,有的走路,有的在家門口玩耍,大部份則是乘坐的馬車趕著路。這些Amish人的穿著都是一樣的,男性戴黑帽穿襯衫、寬鬆長褲佩吊帶但不繫皮帶,婚後不能剃鬍子,女性已婚著戴黑帽(依部落不同,有的則是戴白帽)、穿高領長袖連身長裙、外罩黑色圍裙、腳穿黑鞋,不化妝戴首飾。當然,不能離婚。



他們認為,這樣的穿著能夠加強並保護他們與世隔絕的信念。



事實上有些Amish人做了一些些的妥協和改變。只要不違背基本原則,他們並不嚴禁使用技術。目前Amish教派有許多派別,對教規也有多種解釋,有的教派允許擁有汽車但堅持教友把車漆為黑色,而內布拉斯加派是教規最嚴的一個派別,至今仍不許教徒在門上安裝紗窗或窗戶。



途中,我們經過了幾個學校。











Amish人的學校很小,就這麼一間,幾個人就在這樣一間房子裡學習。所以一個Amish村落裡可能會有很多個這樣的迷你學校。



Amish人的小孩必須在村落裡接受自家人的教育,不能到外面接受和其它小孩一樣的義務教育。他們認為自己的小孩不需要接受外界所定義的正式教育,而是要學習他們所需要知道的知識。1972有一項著名的Wisconsin

v. Yoder判例。該案中之原告為Amish人,他主張如果其子女在公立學校就讀,將暴露於世俗和競爭之價值之環境裡,最後該案法院判決Amish的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完八年級之教育後即可結束公立學校教育。Amish子女在18歲成人之後,可以決定是否要離開這裡到外面繼續接受高中甚至大學教育。



Amish人不是一家一家連在一起的居住著,而是兩三家人住在一塊區域,然後要開車幾分鐘後,才能找到另一塊有人居住的小區域。我們到了一家麵包店,要不是門口有個小小的"Yes,

we're open"的牌子,我們還真不敢任意跑進去。



小女孩剛放學回家,她和善的和我們打了招呼,然後進到麵包店後方的家裡。媽媽則要我們自己隨便看看要買些什麼。我環繞了這大概半坪不到大的小店面,他們都賣些自己做的麵包,果醬,還有自己擠的牛奶。我們帶著空罐子請她裝了半瓶牛奶(50分,台幣15元),另外買了一塊麵包(15分,台幣五元左右),在店裡打擾了快五分鐘,出門時居然只化了65分。



曾經有個美國人問麵包店的老闆娘,牛奶有沒有2%的。她一臉茫臉的回答:「什麼是2%?」



別忘了...Amish人是不看電視的。



我們決定下星期五遊客比較多的時候再來一次。只有人多的時候,麵包店才會多做一些麵包,否則真的沒什麼消費的客人。











Amish人的家。門口幾隻閒逛的貓兒根本就不怕生人,和其它的動物--雞,狗,馬,牛--和平相處著。



離開了Amish的村落,想到有人說,他們來看Amish人的生活,就是想要體驗一下什麼是「他們不想過的生活。」



然而仔細想想,他們排斥物質文明,專注於生命本身的需求,或許更是很多人花了一輩子都在追求的:沒有壓力的生活,沒有競爭的社會。



難怪有人以桃花源來形容這些與世無爭的Amish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angk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